首页 > 诗文 > 孟浩然的诗 > 听郑五愔弹琴

听郑五愔弹琴

[唐代]:孟浩然

阮籍推名饮,清风坐竹林。

半酣下衫袖,拂拭龙唇琴。

一杯弹一曲,不觉夕阳沉。

余意在山水,闻之谐夙心。

听郑五愔弹琴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,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。

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,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。

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,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。

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,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。

注释

郑五愔(yīn):即郑愔,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。

阮籍:字嗣宗,三国时魏人,生活中魏晋易代之际,不满现实,又怕遭迫害,于是纵酒谈玄,蔑视礼法。

“清风”句:典出“竹林七贤”故事。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、王戎七人常聚集在竹林下弹琴饮酒游乐,肆意酣畅,世称“竹林七贤”。满,一作“坐”。

龙唇琴:古代琴名。这里泛指琴。龙唇,琴的发音部位,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。

沈:即“沉”。

谐:合。夙(sù)心:平素的志向、情趣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邓安生 孙佩君.孟浩然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65-66

听郑五愔弹琴创作背景

  《唐诗纪事》记载,郑愔字文靖,在唐睿宗景云元年(710年)被诛杀,当时孟浩然的年龄才二十出头。可见此诗当作于孟浩然早期。

听郑五愔弹琴鉴赏

  阮籍常与嵇康、涛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、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,肆意酣畅,世称竹林七贤。首句以阮籍比郑愔,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,如今在清里,在竹林下坐着豪饮。竹林是用典,也是写实。

 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,放下衣衫的长袖,把琴擦擦,开始鼓琴。古人衣袖特长,一般挽着,故云“下衫袖”。龙唇琴,古代琴名。《古琴疏》记载,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,一天下大不见了。三年后下大,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,李膺一看,是荀淑的琴,就把它送还给荀淑。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。

 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,一边弹琴。弹着弹着,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。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。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,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,光阴流逝,而浑然不觉。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,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,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,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。

 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,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。浩然志在水,郑愔的琴音也志在水,二人志趣相投。春秋时,伯牙鼓琴,志在高,锺子期说:“妙呵,听你的琴,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。”伯牙志在流水,锺子期说:“妙呵,听你的琴,就好象滔滔的江河!”诗人表示自己喜欢水,不愿仕进。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,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。一般写弹琴的诗,或渲染琴声的美妙,或感叹琴师的身世,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,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,放浪潇洒,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。诗用“半酣下衫袖,拂拭龙唇琴”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,用酒、清、竹林、琴、夕阳烘托其高洁;结尾以自己的高蹈,来表现郑愔的高蹈,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。写完弹琴,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。

孟浩然简介

唐代·孟浩然的简介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...〔 ► 孟浩然的诗(286篇)

猜你喜欢

与匀道人蔬饭作两绝句 其一

宋代朱松

道人一计了平生,肯笑寒儒不糁羹。若识先生晚食肉,万钱何处著膻腥。

樗林散人为严处士赋

明代潘希曾

散木岂无用,散人何可羁。树来广莫野,看到逍遥时。

朝市甘抛弃,烟霞足护持。高风千载上,谁嗣考槃诗。

送林丈内艰南还二首 其一

明代于慎行

惨淡归人意,春前问去舟。参商初两地,胶漆已三秋。

雨色低津树,江光隐驿楼。庭花多所恨,不是锦衣游。

塞上读霞海篇寄管涔子

明代林大春

当代推词伯,如公思独玄。明霞归远渚,孤月出高天。

鲁壁存经旧,汉宫作赋先。苍茫辞阙下,洒落向江边。

送程尊师东游有寄

唐代罗隐

华盖峰前拟卜耕,主人无奈又闲行。且凭鹤驾寻沧海,
又恐犀轩过赤城。绛简便应朝右弼,紫旄兼合见东卿。
劝君莫忘归时节,芝似萤光处处生。

蜂课蜜和议戍,志德人之赔款也

金天羽

蜂课蜜,课蜜输香国。当初猎艳摧花丛,花粉狼藉随东风。

香桃瘦损棠梨泣,紫罗兰小矜标格。蛛萦花片蝶黏香,姹紫嫣红半萧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