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 资讯 - 正文资讯

陈长春:楼房沟的月亮,和隐居乡里的六便士

奚诗科技 奚诗科技 09-17 【资讯】 218人已围观

摘要「我们不去爆改村屋,而是尽量让农村的院落建筑回归传统的状态。这么做有两个原因:1.建造工艺简单,当地的老百姓就可以来工地上赚钱;2.这种建筑很容易复制,老百姓掌握了这些简单技能,可以回去自己盖一个。」「昨天回到楼房沟,散步时转了转,发现村里已经开了二十几家民宿、客栈、农家乐了。其实我们从来没有把管家阿姨自己出去开的民宿看作是竞品,从一开始,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隐居乡里的这十个院子,带动当地老百姓来开餐厅、做民宿,只是没想到,带动得这么快。」「聊天的时候,听一个管家阿姨说,她在这里听到了这辈子最多的

「我们不去爆改村屋,而是尽量让农村的院落建筑回归传统的状态。这么做有两个原因:1.建造工艺简单,当地的老百姓就可以来工地上赚钱;2.这种建筑很容易复制,老百姓掌握了这些简单技能,可以回去自己盖一个。」

「昨天回到楼房沟,散步时转了转,发现村里已经开了二十几家民宿、客栈、农家乐了。其实我们从来没有把管家阿姨自己出去开的民宿看作是竞品,从一开始,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隐居乡里的这十个院子,带动当地老百姓来开餐厅、做民宿,只是没想到,带动得这么快。」

「聊天的时候,听一个管家阿姨说,她在这里听到了这辈子最多的谢谢。」

2018年的夏天,极其普通的一天,陕西汉中,留坝县,楼房沟村,来了一群陌生人。

领头的中年男人黑衣黑裤,裤脚溅满泥点。这个山外来客告诉围观的村民,要带着他们做民宿。村民们的礼貌微笑里,写满了不以为然。

这个来自山外面的男人是陈长春,「隐居乡里」的创始人。2015年,陈长春在北京郊县打造出第一个民宿院落:「山楂小院」。

九年时间,这样的院子变成了200 个,遍布中国24个村落。

乡村的美好,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。

比如隐居乡里落地湖北武当山的民宿——「师傅的山」,棕墙黛瓦、青山环绕、曲水掩映,自带一份老天爷赏饭吃的诗情与雅意。

乡村的美好,也源自那份「回家」的自在。

在村子里散步,迎面是笑眯眯的阿姨叔伯,可以笑而不语,也可以就地唠嗑,还能获得无数个「来家里吃饭」的盛情邀请。

楼房沟恰好双双满足,这一眼的缘分,隐居乡里开启了扎根留坝的缓慢生长。

关于楼房沟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,有很多数据和坐标可以帮助理解:

它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,整个县城人口不足4万,贫困发生率超过三成。

楼房沟全村只几十户人家,每家一个小院,高高低低散落在山谷中。

这个秦岭深处的「空心村」动物可能都比人多。狗群在村巷间打架,鸡飞进房间下蛋,老人们坐在院子口,望着远方。

这样的一日三餐,复制粘贴,年年月月。

留坝的另一面,是绝佳的生态环境:这座森林覆盖率高达92%的避世小城,拥有280万亩的富氧宝藏。

这些在本地人看来毫无用处的「绿海」,被陈长春看中。

2019年8月,楼房沟民宿正式开业。闲置村房改造而成的13处民宿院落,错落有致,拾溪而上,青瓦片夯土墙,缥缈薄雾沁着青山绿水的凉爽。

2024年5月,周围那些曾经是本地人口中「鬼都不去」的山峦森林,四季都是往来游人。

楼房沟彩虹小院里的管家大姐,哼着歌打扫着房间,准备招待即将到来的远方来客。

山脚下飘来一阵歌声:「向着自由向着太阳」,是山外人唱的,还是山里人唱的,已经分不清了。

「昨天回到楼房沟,散步时转了转,发现村里已经开了二十几家民宿、客栈、农家乐了。好多老百姓把自家院子修得都比以前漂亮。我们做民宿的核心价值,就是把高端流量引入到乡村,让大家都能够看到生态价值,通过房屋改造转化出来的价值,都能共享这个价值。」

「民宿的意义不仅仅是它的商业价值,更多的是社会价值。我们从来没有把管家阿姨自己出去开的民宿看作是竞品,从一开始,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隐居乡里的这十个院子,带动当地老百姓来开餐厅、做民宿,只是没想到,带动得这么快。」

------陈长春

过去,人们离开农村,是为了远离一种可以想象的生活,希望创造一种新鲜的可能。

现在,返乡同样提供了这样一个选项。

穿插在民宿间的河·酒肆便是新村民带进来的。河·酒肆的主理人被楼房沟的村民们称作云姐,是外出闯荡多年后,第一个回到这里的「新村民」。

本以为在村里就能畅饮已经很时尚了,却不想直接实现了早C晚A。

到楼房沟的当晚,我们就被「乡土小卖部」的门牌吸引了。心心念念一晚,好奇到底卖什么?

第二天一大早便去一探究竟,居然是一个「风物买手店」,还能喝到冰美式。

伴着溪水潺潺、虫鸣鸟叫的冰美式,似乎也没那么苦了。

很多游客也如我这般惊喜,村里不仅有文艺可爱的咖啡店、小酒馆,还能看展、逛艺术馆。

坐落于楼房沟中段的玉双美术馆,像是从山野里生长出的「艺术地标」,以李玉双先生的毕生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为核心,日常会邀请一些艺术家进行在地创作,与秦岭的自然人文进行在地动态互动。

在艺术落地的同时,另外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。

随着外来客越来越多,村里养了五六年的家犬不再警惕打量每一个陌生人,偶尔也会卖个萌;

在民宿里当管家的阿姨爷叔们,已经习惯了把「谢谢、不客气、打扰了」挂在嘴边。

「有次闲聊,一个管家阿姨聊为什么自己喜欢在这里工作,是因为她在这里听到了这辈子最多的谢谢。」

陈长春的话打动了现场所有人,作为管家的阿姨们,四五十岁,孩子进城上学或务工,她们困在家中,守着家、守着老人。

起初,苦于村里没有年轻人,无奈之下才选择村里的中老年妇女当隐居乡里的「服务管家」,每人「认领」一个院子,打扫、保洁、为游客准备一日三餐,提供周到服务。

意外的是,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的阿姨们饱受好评,很多游客甚至因为阿姨们的周到服务而不断复购。

有位熟客一年里登门19次,表示:「住在这样浓浓人情味的小院里,感觉像到乡下走亲戚一样。」

虽然复制了一些城市的生活方式,楼房沟和其他隐居乡里的小院一样,未经雕琢,更趋近自然。

村民会热情邀请陌生来客进屋喝杯茶;

隐居乡里做夏令营活动时,一些村民搬出自家蜂蜜在路边售卖,但没有主动开口推销过一句,只是被动回答问题。

这里容不下任何杂质和掺假,「村民有什么情绪,一定会表现出来,让他们假笑太难了,他们也假笑不出来。」

阿姨们会把工作中学会的烤面包、甜点回家复制,小院里最受欢迎的食材来自阿姨家的菜地。村落中川流不息的,是来自城市的人与观念,与乡村自带的分享、热情,交互更新。

在楼房沟的几天,印象最深刻的是,早晨起来便能听到阿姨在厨房切菜的声音,我甚至通过阿姨切菜的频率判断今天吃什么。

走到小院门口的露台上,眼前是深浅不一的山脉;错落层叠的民宅呈现或深或浅的白色,阳光给白墙笼上一层粉光;有小孩在村子里追逐;几只松鼠在粗大的树干上出没;我的耳边传来开饭的信号。

那一刻,我好像融入了这个乡村不为游客所知的隽永的日常,突然对它产生了难以言说的亲切。

「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。」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如此感慨。

那个故乡可能青瓦白墙,可能有黄色土墙,可能木色深沉或者一片苍茫,但必然炊烟袅袅,在记忆中模糊浅淡。

许是出于对故乡的怀念,陈长春和隐居乡里改造的200多座闲置农宅上,都能嗅到「故乡感」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陈长春更像是温和的发展主义者,他对市场有明确的认知和判断,但是依旧选择保留乡村的质朴。

为了放大乡村的气息,房子尽可能地和自然亲近。本可以多盖一倍面积房间的房基留作了户外露台。

于是,住在海拔五六百米的山上,早起第一件事就可以上露台看日出朝霞。眼前就是梯田,四季各有风景。晚间除了繁星,还有萤火虫的星星点点。

隐居乡里的民宿,外观上和村民的自建房没有大的区别,没有跟村子的环境剥离开。

民宿的院门口就如同村民家里的院子,村民在这儿晒太阳或打麻将聊天的时候,可以听到村里发生的事儿;

游客在这儿看到家长里短或者闻到炊烟的味道,听到当地的乡音,也是一种沉浸式体验。

如果民宿是一个「正儿八经」的房子,也许村民就会绕着走,觉得这是村里一个高级的展厅,很明显村民没把民宿当「村外人」。

平时村民干完活串门的时候会从民宿门前抄近道,偶尔应邀进去看一看,或者是坐着聊会天,全无心理负担,没有了庙堂和田野的区隔。

村民们走房串巷多了,自然也会受到一些「投资」气息的影响。

很多村民也照模照样地搞起了自己的民宿。这个结果是陈长春预料之中的,他一直认为:乡村,陈长春:楼房沟的月亮,和隐居乡里的六便士需要乡村人来建设,民宿也需要在地村民一起经营。

所以隐居乡里的民宿在建设之初就选用农村传统的工艺,一是便于融入村落中,另一个原因便是利于村民模仿。

在隐居乡里建造的过程中,并没有请很多外地工人,多是村里的老百姓来完成的。他们在赚到钱的同时,也学到了技术。

「我们的房子模仿难度不大,只要掌握外部建设技艺,内部的家具这些做好其实不难的,但是如果我们当初改变房屋的造型,他们要模仿的话难度是非常高的。」

可以说从隐居乡里落地楼房沟开始,陈长春就盼着村民们「模仿」起来。

当然建不是最难的,最难的是让它活下去。

陈长春看到很多村民的民宿建得非常漂亮,却不知道如何推销,不知道怎么在网络上把房卖出去,于是他便搭建了一个外包团队为村民提供营销服务,为村民解决宣传难题。

如今民宿已经是村民和陈长春共同的事业。

这次回到楼房沟,陈长春看到很多村民在小院里增加了一些烧烤、躺椅等元素,已经和隐居乡里形成差异化「竞争」了。

如果说隐居乡里为楼房沟的名气奠定了基础,那么村民民宿的兴起则让楼房沟真正被更多人所看见。

傍晚时分,2号院的杨金秀阿姨骑着摩托车,车后面绑着即将送往2号院的「物资」。

杨阿姨行驶在山路上,露出缺了口的牙齿大笑,自信又快乐。

要解释来自外部的力量怎么改变了生活,就是这样一个个微小的,与人有关的细节,温暖、坦诚,持之以恒。

部分参考资料

[1].《美宿志丨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:乡村有更多的机会》,美宿志

[2].《隐居乡里有“她们”,民宿才成了温暖的家》,隐居乡里

[3].《陈长春|是刻意的改造,打翻了乡村的调色盘!》,SMART

[4].《从深藏莽莽,到成为大秦岭“超级IP”,这地方用了4年》,朴里

*图片来源:王宁、大米、隐居乡里

Tags: 陈长春楼房沟的月亮和隐居乡里的六便士

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-5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