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 资讯 - 正文资讯

考古发现一只瓦罐,专家研究十年无果,农村一老汉给出灵感

奚诗科技 奚诗科技 08-09 【资讯】 225人已围观

摘要时间回顾到1959年,专家考古到东庄村遗址的时候发现,这里仍然保存着非常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。当时考古技术还不够健全,很多的文物仍然都认不全,尤其是其中一件类似于瓦罐状的文物,是来自于遗址“炉灶”里面。整个瓦罐也并不大,高度也就是十几厘米,上口径不足5厘米,下口径刚刚10厘米。整体就像一个竹筒,最下面还有一个孔洞,两边也有对称的孔洞。由于当时仍然处于新时代时期,该工具的制造并不怎么样,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粗糙。具体是什么用处?当时猜测可能是用来取火的工具,但是一时间找不到使用的方法。由于当时还有着

时间回顾到1959年,专家考古到东庄村遗址的时候发现,这里仍然保存着非常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。

当时考古技术还不够健全,很多的文物仍然都认不全,尤其是其中一件类似于瓦罐状的文物,是来自于遗址“炉灶”里面。

整个瓦罐也并不大,高度也就是十几厘米,上口径不足5厘米,下口径刚刚10厘米。整体就像一个竹筒,最下面还有一个孔洞,两边也有对称的孔洞。

由于当时仍然处于新时代时期,该工具的制造并不怎么样,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粗糙。具体是什么用处?当时猜测可能是用来取火的工具,但是一时间找不到使用的方法。

由于当时还有着比较繁重的文物发掘工作,所以就暂时把它放在一边。一直到了10年之后,负责主持该项事务的专家,春节的时候回到老家。

当时的农村还比较破旧,人们大多还是靠着柴火烧火做饭。只是比较有钱的人,可能会使用煤球炉子。正好当时专家吃饭的时候,看到了这个煤球炉子,盯着他一直不动。

过了一会突然一拍大腿,我知道怎么回事了,然后赶紧跑回到研究所,去找之前这个罐状竹筒。虽然距离当初的发掘已经10年之久,但是在发掘工作完成之后,之后就是漫长的研究工作。

这位专家曾经不止一次的研究过这件器皿,甚至制造了一个和他差不多的模具,但是使用来使用去,就是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用。如果要生火吧,实在是太小,考古发现一只瓦罐,专家研究十年无果,农村一老汉给出灵感什么都煮不熟。

专家立刻拿出来一件模具,然后从别处找来一颗已经烧红的炭块,把这个炭块放到模具当中。再在红碳上面又放了一块没有烧过的炭块,随后把上面的盖子盖住。

但是旁边的人比较纳闷,并不知道专家在搞什么名堂。随后专家给周围的人解释道,你们看它像什么?是不是非常像农村里面的煤球炉子?

下面是烧红的碳,上面是还没有烧过的,只要把上面的口盖住。由于里面的氧气比较少,所以很难把上面的红炭完全引燃,不过只要稍微打开,很快就会烧着。

旁边有科研人员插嘴了一句,这能说明什么呢?专家看过去狠狠的瞪了他一眼,这就是科技催生的进步。新石器时期的人类保存火种不容易,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存火种。如此说来,旁边的人才是恍然大悟。

虽然当时的人可能并不了解这样做的科学原理在哪里,但是他们知道只要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火苗不灭。而且还创造性的在旁边开了两个孔洞,只要在使用的时候,往里面吹气,很快就可以重新复燃了。

不过平时的时候肯定会堵上的,不过由于时间太过久远,估计堵这两个孔洞的东西都已经丢了。不过应该可以推测,堵住他们的很有可能是木棍,或者是其他东西。

随着专家说话的功夫,也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了。于是把之前的顶盖拿掉之后,发现上面没有燃烧的木碳,果然只是微微发红。然后专家往里面吹了点气,很快木炭就重新燃烧了起来。

也正是在这位专家的发现之下,这一个罐装的器皿也有了自己的名字——火种器,也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火炉。如果说钻木取火是人类的第一次“工业”革命,那么如何保存火种是人类迈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路程。

后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扩大,越来越多类似的文物出土,有的地方甚至一出土就是几百件。也说明当时这种方法的推广之广,也说明了早在6000多年前的古人,就有了非常高的智慧。

Tags: 考古发现一只瓦罐专家研究十年无果农村一老汉给出灵感

icp沪ICP备2023024866号-5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