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途知反的成语故事


迷途知反

拼音mí tú zhī fǎn

基本解释迷途:迷路;反:反回。迷了路知道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。

出处《南史 陈伯之传》:“夫迷途知反,往哲是与。”


迷途知反的典故

南朝齐刺史陈伯之在齐灭亡后并没有被梁武帝萧衍撤换,他在部下邓缮的唆使下起兵反梁被梁军打败,就投降了北魏,当了平南将军进攻梁。萧衍的弟弟萧宏奉命北伐,在寿阳对峙,萧宏为争取陈伯之,叫丘迟给他写信劝他迷途知反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迷途知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阿谀奉承 明 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却小器易盈,况且是个小人,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。”
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有如时雨化之者。”
秋水伊人 《诗经 秦风 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;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
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今来古往 唐·崔珏《道林寺》诗:“今来古往人满地,劳生未了归丘墟。”
折臂三公 唐·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
正人君子 《新唐书 张宿传》:“宿怨执政不与已,乃日肆谗甚,与皇甫镈相附离,多中伤正人君子。”
漫不经心 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