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落大方的成语故事


落落大方

拼音luò luò dà fāng

基本解释落落:坦率开朗;举止潇洒自然。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;不拘谨。

出处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9回:“杜雍却不推辞,将通身换了,更觉落落大方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落落大方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落落大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棋若定 朱德《十月战景》诗:“战事从来似弈棋,举棋若定自无悲。”
信及豚鱼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
满山遍野 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镇延安,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,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!”
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
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
有去无回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了!”
争先恐后 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
屈指一算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过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。”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肝胆过人